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人比人氣死人 專家教白領學會為自己喝彩解壓

人比人氣死人 專家教白領學會為自己喝彩解壓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1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當身邊的同齡人都擁有住房時,你是否感到壓力?當同學、朋友都加薪升職時,你是否感到壓力?你是否會因為這些壓力,而改變一些態度或行為?近日,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約九成受訪者坦言自己有同輩壓力。受訪者中,80後佔53.6%,70後佔25.1%。

人比人氣死人 專家教白領學會為自己喝彩解壓

調查顯示,同輩壓力首先來自事業成就,接下來依次是買房買車、結婚生子、教育背景、身材外貌等。面對同輩壓力,有人選擇努力奮鬥,有人變得忐忑不安。你是否已與同輩產生差距?這種落差是否讓人倍感壓力?

白領心中有隱痛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面對升學、就業和升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一種焦慮不安、浮躁不定、緊張不已的情緒,有人稱中國進入全民焦慮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相比來自父母長輩的壓力,來自身邊同齡人帶給自己的壓力更為直觀和強大。同輩壓力,西方學術上解釋為:因害怕被同伴排擠而放棄自我作出順應別人的選擇。但現在,這個概念內涵似乎擴大了許多,泛指與自己年齡、地位、所處環境相似的取得的成就所帶給自己的心理壓力。

大學時代,鵬程、施超、量迪是校內有名的“三劍客”,他們同年出生,關係很鐵,如今,除了施超和量迪經常保持聯絡,鵬程跟兩位同學疏遠不少。鵬程畢業後,進入一家機關單位工作,本想圖個穩定,卻薪水微薄,三年後他考研,2004年碩士畢業,找工作卻頻頻受挫,而施超和量迪本科畢業後就進入職場,從名企到自己創業,如今兩人事業順利,意氣風發。鵬程認為,都是同齡人,起點也差不多,可自己無論多麼努力,似乎都追不上兩位好友的腳步。“即使不能領先,我想我至少要跟同齡人同步,我總找同齡人中優秀者比較,本想作為一種激勵,可有時更讓我抓狂。”

在國企從事營銷的桃勤前不久參加了初中同學會,可是,“參加聚會後我好幾天都睡不著,心情很鬱悶。”桃勤嘆著氣說。聚會當天,一個初中時候根本不被大家看好的同學開了輛寶馬車,給大家發的香菸是100多塊一盒,害得他兜裡50多塊一盒的香菸一直不敢拿出來。那個同學還帶了一個模特般漂亮的女朋友來,女友渾身上下珠光寶氣,非常耀眼。這與大學剛畢業,每月收入3000多元的自己相比反差很大,“頓時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

車子、票子、房子成為“主流話題”。席間寒暄也是說些官運亨通、財源廣進之類的話,有一位做生意的同學更是現場和當處長的同學談起了生意。一些考上重點大學的、當了各種學生幹部、大學期間很活躍的人現在大多混得不太好,一個月的月薪才三四千。有些沒考上大學的,現在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以前聚會的時候,主題很“勵志”,大家互相打氣,很少出現攀比風,現在一年不如一年。

近年來,同學聚會的話題越來越重視“現狀”,不少人表示有壓力。“純潔的同學會悄然變成了‘炫富會’和‘公關會’,同窗情已經變味,以後再有聚會,我可能就不會這麼積極參與了。”結束後有人提議去KTV,很是失望的桃勤找了個藉口離開了。

同輩壓力除了來自同窗同學,還有來自於圈內人的比較。作為一位知名服裝品牌經理,黃旦丹時常感覺到有一種失落感。在偶然的機會裡,她聽說另一家公司與她同職位的經理薪水比她高近一倍,這讓她再難快樂,甚至常常心生跳槽之心。“我既擔憂,又不平,我擔憂的是,自己是否工作能力比她差,不平的是,為什麼職位相同,薪水相差那麼多?”

同輩壓力不單源於比較

同輩壓力一般是自己通過觀察比較,感覺到與周圍人的差距所產生的壓力。只要自我與身邊同輩人有比較,壓力就會一直存在。以同學會為例,多年的同學見了面,不免會關心工作事業;都是有兒有女的人,不免會問起兒女的狀況;都是年齡不小的人,也不免會問起身體狀況,期間往往還會讓大家自我介紹一下多年來的狀況,這樣,無形中就有了攀比。

於是,混得好的同學,言語中就有了幾分炫耀;落寞的同學精神上就開始羨慕嫉妒,同學之間的比較就在無形中產生了。但是,應該客觀看待同學間的落差,混得好的人不要把聚會當作炫耀的機會,混得差的人也不必執著於比較,要把同學當作生命歷程中有共同經歷的人來珍惜。

為避免同學會成為炫富會、攀比會,有人制訂了“同學聚會守則”,禁止攀比職位、家產,“少年得志的請照顧大器晚成的;後來居上的請禮遇小時了了的;出人頭地身居高位者最好展現您虛懷若谷的氣度;無名英雄基層人員不妨保持您不卑不亢的姿態。腰纏萬貫的當感念創業成功的幸運;身無外物的多享受精神生活的充實……”守則編寫得詼諧而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時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了“房屋焦慮症”,畢業就買房的現象屢見不鮮。最近,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題客網,對19869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1%的受訪者確認身邊存在畢業即買房的年輕人。北京首套房貸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而這一年齡在美國為30歲以上,在英國為37歲,在德國和日本為42歲。

年輕人的攀比心理、對安穩生活的過分期待以及對買不起房的過分擔心,是當下許多年輕人急於買房的主要原因。將房子等同於面子的房產觀給年輕人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由於許多年輕人非理性購房,被套進了買房這個痛苦的泥潭中,想走出來都不容易。“現在房子是有了,可是好像許多東西都沒了。”這是許多人買房後的心聲。

有評論說,全民焦慮是我國邁向現代化過程中的必然階段。就個體而言,焦慮情緒源於相互比較。但是,分析同輩壓力,其深層次的原因不僅僅關乎比較,不是攀比那麼簡單。目前中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超過了3倍,行業收入差距超過了10倍,地區之間的差距在2倍以上,財富分配不公促進全民焦慮。

社會學家指出,同輩壓力與現代社會機會相對不太均等有關。由於每個人家庭出身的差別,導致上升通道有所不同,這會使一些人產生焦慮感,導致更為嚴重的同輩壓力。並且,當一個人要承擔家庭責任時,同輩壓力會愈演愈烈,個人會產生極其強烈的成功願望。

學會為自己喝彩

哲學家叔本華說:“每個人在任何時候存在一定的焦慮、痛苦、煩惱是必要的——如果航船沒有壓艙物,就不能保持平穩,也不能正常行駛。這是構成漫長人生的一部分。”當有同輩壓力時,個人往往會有上進的動力,向比自己更優秀的目標靠近。在這種情況下,同輩壓力會轉化為社會前進的動力。但是,如果一個人周圍的同齡人都只求個人奮鬥,功利心過強,卻不注重社會公益,那麼這個人受其他人影響,也會變得自私自利。過度的同輩壓力,會給社會帶來急功近利、浮躁、攀比、拜金等不良風氣。關鍵是要有自己的追求,並懂得“適可而止”、“君子喻於義”。如果一個人心態平和,能正確面對同輩壓力,會促進自我發展和成長。人要學會放得下一些東西,事事在意會活得很累,也會缺少幸福。

在比較中,人們往往有個誤區,不關注自己,拼命得到的,是別人想要的、別人的價值觀,看到的是自己不如人的地方,拿自己的短處比人家的長處。跟別人比並非壞事,但是,既跟別人比,又跟自己比,比得有效,比得平靜輕鬆,是個需要積累和學習的過程。有人走的路不適合自己,在外人眼中看來風光無限,可這是暫時的;智慧的人走適合自己的路,看起來不太風光,但是隻要能耐得住寂寞,最後卻一定會快樂勝出。

一個正常的社會並不要求每個人都要取得所謂的“成功”,而是要各司其職。作為年輕人要更多思考自己想要什麼,走好自己認為正確的路,不要只盯著別人的成就盲目攀比。只要自己過得幸福、舒坦,就是最好的選擇。我們需要學會為自己喝彩,為每個細小的進步歡呼,多了肯定,少了否定,充實的內心,將會更強大。(凌波)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