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中國菸草企業干擾控煙 經濟社會效益在“博弈”

中國菸草企業干擾控煙 經濟社會效益在“博弈”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6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編者按

中國菸草企業干擾控煙 經濟社會效益在“博弈”

5月31日是第25個世界無煙日。今年無煙日主題為“警惕菸草業干擾控煙”。此前一天,衛生部發布我國首個《中國吸菸危害健康報告》顯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煙草生產和消費國,吸菸人群逾3億人,另有約7.4億不吸菸人群遭受二手菸危害,每年因吸菸死亡人數超過100萬人。兩天前,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釋出《中國菸草業經濟和財政效益再評估》報告顯示,2011年菸草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達10111.4億元,實現工商稅利7529億元。圍繞控煙引發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博弈正在加劇。

5月30日中午,位於北二環中軸路六鋪炕附近一家小餐館裡,儘管牆上掛著明令禁菸的標誌,仍有兩位客人肆無忌憚地在抽菸。老闆娘無奈地說,小本生意回頭客為主,不好意思勸阻,得罪了他們生意不好做;而不勸阻吸菸又會影響那些無煙客人就餐,很可能失去這部分客人。可謂“左右為難”。老闆娘的顧慮是不少中小餐館面臨的難題。

控煙6年,收效甚微

資料顯示,我國於2003年11月簽署《菸草控制框架公約》——首個限制菸草的全球性公約。2005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該公約。2006年1月,公約在我國正式生效。然而時至今日,收效甚微。

控煙至今6年,中國吸菸率居高不下,菸草消費量未減反增,由2005年佔全球1/3上升至48%。

最新公佈的《中國吸菸危害健康報告》顯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煙草生產和消費國,吸菸人群逾3億人,佔全球1/3。另有約7.4億不吸菸人群遭受二手菸危害,每年因吸菸死亡人數已超過100萬人,到2050年將會突破300萬人。

2011年5月1日,衛生部修訂後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正式實施,全國7大類28小類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然而實施效果並不理想。

衛生部近期釋出通告稱,暗訪的全國3340個醫療衛生機構中,綜合評分為70.6分(百分制),僅天津、陝西、江蘇和新疆4個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獲滿分。此前2011年9月,中國控煙協會發布對高校的暗訪報告顯示,覆蓋31個省的800所被調查高校中,僅16所得分超過60分,合格率僅2%。

調查顯示,各地在公共場所推行全面禁菸受到不同程度阻力,尤以餐館和網咖為最艱難。

與此同時,菸草企業對於控煙程序干擾日益明顯。

5月30日,雲南控煙組織釋出《被菸草包圍的昆明青少年處境堪憂》調查報告,揭示了菸草業藉助菸草零售店推銷捲菸,從而影響青少年吸菸的事實。

記者調查還發現,有菸草企業通過捐資助學幫助失學兒童等慈善活動,變相進行菸草宣傳。

5月24日,中國控煙協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等機構聯合釋出無煙日主題報告,揭露煙企日賺3.2億元,通過8種手段干擾控煙,包括製造“低焦油、低危害”和“中式捲菸”騙局;散佈關於菸草危害科學證據不足信等言論;始終反對警示圖形上煙包;阻撓提高菸草稅和價格;利用變相廣告、促銷和贊助,促進菸草消費;拉攏青少年親近菸草,引誘青少年吸菸等;高檔香菸瞄準公務接待,推動特供煙、禮品煙等,渲染消費名煙是“廳局級享受”,謀取最大利潤。

中國控煙協會常務理事姜垣認為,控煙立法還需從多方面推動,包括室內工作場所全面禁菸,全面禁止菸草廣告和促銷,打擊非法貿易等。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激烈“博弈”

最新資料顯示,2011年菸草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達10111.4億元,實現工商稅利7529億元。此前,我國菸草行業稅收總額多年位居國民經濟各產業之首。

菸草行業是政府財政收入納稅大戶,菸草業也總以帶來高額利潤標榜其社會貢獻,這使不少地方政府在推行控煙過程中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不過全國高校無煙環境專案負責人所超認為,菸草業造成的社會危害其實已遠超其帶來的利潤。為此,他援引一組資料:2005年,我國因吸菸導致的經濟損失近3000億元。而2005年菸草全行業工商稅利才2400億元。這還沒包括每年因吸菸死亡的120萬人口。

《中國菸草業經濟和財政效益再評估》報告也明確指出,菸草業稅利來源於壟斷和政府定價,並非真正盈利。長遠看,菸草業創造的社會價值彌補不了因吸菸帶來的經濟成本。

與此同時,現有對於菸草的管理體制成制約控煙重要掣肘。

中國控煙協會常務副會長許桂華稱,“菸草專賣局與菸草公司是一個班子、兩塊牌子,這使政府監管難以到位。”

有專家認為,政企合一的菸草專賣體制客觀“縱容”菸草專賣機構“恣意”違法。一些機構出於行業利益和地方利益,經常無視《反壟斷法》、《廣告法》、《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推行違法廣告,違規定價,個別地方甚至利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

此外,不少地方控煙法規存在落地難問題。有調查顯示,目前地方控煙立法存在主體不清,法律效力等級過低,落實難等問題。長期關注控煙的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晨光表示,目前一些地方性法規可操作性不強,出現違規吸菸時“誰來監管”成重要問題。

知名“控菸斗士”、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楊功煥坦言,“雖然控煙形勢在整體上已有很大進步,但仍存在控煙和反控煙的激烈博弈。”

從觀念和法律入手變革

近日釋出的《北京市控制吸菸條例》(專家建議稿)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到戒菸門診戒菸或可享醫保報銷,公安等執法部門有望加入控煙,公共衛生間擬劃入禁菸區等控煙的最新舉措引發民眾熱議。

有業內人士認為,控煙工作難點還是認識問題。部分立法人士認識不足,甚至持反對意見阻礙了法律建設程序的推進,造成執法主體不明,懲罰不到位等問題。

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主任樑曉峰認為,目前大部分省市仍是按衛生部的部門規章進行控煙,其強制性不強,懲罰措施不到位,是民眾感覺控煙效果不明顯的主因。他建議可借鑑5月31日新出臺的《哈爾濱市防止二手菸草煙霧危害條例》和《天津市控制吸菸條例》中相關內容,因為兩個條例的亮點均在於,強化了執法,明確了具體責任,具有相當程度強制性,尤其對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的禁止吸菸做了“強制性限制”。

誰來監督執法也是問題。長期致力於控煙政策研究和推動的楊傑博士認為,首先應建立完善的公眾監督機制,由專業人員對舉報電話整理分析和形成報告,定期對社會發布;此外,還應聘請專業調查公司對法律實施效果進行調查,媒體也應不定期進行監督報道。

與此同時,避免菸草業對控煙的干擾也很重要。

有學者建議從國家層面理順控煙機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相互矛盾的主體隸屬同一部門,根本不可能嚴格執行控煙,要注意切斷政府和菸草企業的利益鏈條。“根本上推進我國控煙工作,首先要把菸草生產者、銷售者和控煙組織分開。”

衛生部部長陳竺近日表示,國家對菸草業一些欺騙性的宣傳活動,要有嚴格的監管,只有這樣控煙工作才能真正實現。

事實上,控煙是一場社會化戰役,需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動。楊功煥建議,織就一張由不同層次控煙力量組成的控煙網,上有執法、中有監督、下有公民勸阻,加之監測評估和媒體曝光,才可能真正實現控煙目標。(王瑜)

相關閱讀:
>>菸草博物館被指誘人吸菸觀後多人認同吸菸
>>我國半數以上男人吸菸年百萬人死於菸草類疾病
>>控煙辦官員稱中國煙價低漲1元可救300萬人
>>控煙人士揭祕菸草行業內幕:“降焦減害”是騙局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