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狙擊慢病 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如何加強合作

狙擊慢病 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如何加強合作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3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面對日益嚴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勢,公共衛生領域和臨床醫學領域兩個專業群體的合作已經成為共識,但仍有許多現實障礙亟待打破。2014年中國慢性病會議期間,相關領域醫學專家、公衛專家和衛生部門官員,就公衛與臨床整合防控慢性病的未來之路進行了探討。

狙擊慢病 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如何加強合作

■防病不能少了醫生這支主力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表示,醫防結合是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戰略,公共衛生服務在慢性病防治的不同階段有不同作用,早期的預防是“上醫治未病”,即便到了疾病發生階段,患者在治病的同時仍然需要預防,需要公共衛生人員的配合。

以預防疾病為核心的公共衛生正在得到越來越多臨床醫生的重視。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首席專家李光偉說,許多臨床醫生覺得預防好像是政府和疾控機構的事,但是很多醫生做到很高年資的時候,包括外科醫生,都越來越強調疾病的預防。

中國癌症基金會祕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院長趙平說,從多年擔任院長的經驗看,近年來我國醫療總費用增長迅速,其中慢性病治療佔了很大部分。“大量專業人才在醫院,必須把這部分資源發動起來開展慢性病管理,讓患者少去醫院。”

作為政府衛生部門的一名官員,河北省邯鄲市衛生局局長周海平說,目前邯鄲市正在轉變思路,要把錢花到預防上。但是當前有兩個問題:一是疾控人員太少;二是老百姓不聽疾控人員的,聽醫生的。

“醫防整合,醫生必須成為主力軍。”周海平說。

■理順醫防機構間服務流程是關鍵

臨床和公衛該怎麼整合?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郭巖教授說,彌合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的裂痕,已經提出有20年了,目前仍是個挑戰。導致裂痕的因素很多,但首先要在醫學教育中彌合裂痕,給臨床醫學生增加公共衛生的課程;在科研上,高校有責任給政府提供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疾病防控技術。

“疾病預防沒有臨床參與是成功不了的。”李光偉表示,講如何預防需要證據,以往大慶糖尿病、首鋼心血管病防治等成功經驗的探索,都傾注了臨床專家的智慧和心血。

“在服務層面,充分發揮社群衛生服務的作用,是最好的彌合載體。”郭巖說,臨床與公衛的結合點在社群,但如何結合,還需要探索。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賈偉平介紹了上海市探索社群糖尿病患者管理的經驗。她說,一方面要依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開展篩查,在社群早期發現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另一方面,大醫院要主動派專家到社群培訓醫生,讓他們學會治療糖尿病,並建立轉診綠色通道;同時,大醫院專家應該帶領社群醫生一起搞科研、發論文,提高他們的水平,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通過該院與一些社群建立試點的情況看,患者無論是在醫院還是在社群,都可以得到無縫化管理。這些探索成效顯著,已經被有關部門向全國推薦。

“要彌合醫防之間的裂痕,理順社群、醫院、疾控機構之間的服務流程非常關鍵。”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說,要將目前碎片化的健康管理髮展成為完善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和標準,這也是慢性病防治規劃的重要內容。

■呼籲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要讓好的醫生下到基層去,目前還有不少困難。周海平介紹,從2012年起,邯鄲市嘗試在社群建立“健康小屋”,由中醫、西醫、疾控、計生等人員組成團隊,為居民提供健康諮詢指導服務,主要是“聊聊天”。但在選派臨床專家每週去一次“健康小屋”的時候,一些人提出了問題。

“醫生說,一是太忙沒時間,二是怎麼去?意思就是誰管飯。”周海平說,衛生局並不能勉強醫生去,只能提倡講醫德、踐行群眾路線。“一方面倡導醫德,一方面這個事確實要有人管。”周海平說,但是醫院在執行機制上確實存在問題,“想多收病人、多掙錢,這個思維可不好扭”。

對於如何進一步探索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的整合,世界衛生組織慢性病防控專家邵瑞太說,慢性病防控需要綜合性策略,目前中國的疾病監測和研究資訊還比較缺乏,需要臨床和疾控機構合作開展更多監測和研究來支撐。李光偉認為,在慢性病防控上,國家要有一個整體規劃,包括通過制度設計鼓勵、引導大醫院的醫生參與基層防控工作。

王宇表示,要將慢性病防治策略落到實處,醫改政策必需突出體現預防為主的方針。郭巖認為,除了加強社群、醫院、疾控等機構的協作,還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履行職責,“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即在制定每一項公共政策時,把健康作為一個核心理念,想一想這個政策是對公眾健康有好處還是有害處。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