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今日頭條 > 我國尚缺乏放療醫學人才 還需自行培養

我國尚缺乏放療醫學人才 還需自行培養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我國尚缺乏放療醫學人才 還需自行培養

腫瘤的治療方法不外乎手術、放療、化療、分子靶向及中醫等,記者近日探訪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9醫院(總參謀部總醫院)放射治療科,很多腫瘤對放療的敏感性較高,科室主任李月敏也建議腫瘤患者應該在發病的不同時期諮詢放療科醫生,以得到最及時穩妥的治療。另一方面,由於醫學院校本科階段並未設定放療相關課程,我國目前放療人才仍處於緊缺狀態。

放療適合多種腫瘤

全軍腫瘤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9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李月敏介紹,就腫瘤治療手段而言,不外乎手術、化療、放療及分子靶向治療等,其中具有根治效果的為手術與放療,接受記者採訪之前,李月敏剛剛接診了一位60多歲的乳腺癌患者,治療後病情在第三年復發,由於腫瘤壓迫食管和氣管,在腋窩和鎖骨上下區都有腫瘤,患者主訴較多,疼痛、呼吸不暢等,李月敏介紹,乳腺癌對放療非常敏感,即便不能治癒,也可減輕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如果乳腺癌並未出現內臟轉移,單純的骨轉移通過放療、化療或內分泌治療等控制後平均可以存活7-8年。“放療適合全身腫瘤,以肺癌為例,作為北京市發病率最高的腫瘤,我們科室平均每天的治療數量在六七十人,其中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是肺癌。手術對於較早期患者可以達到90%的根治率,由於放療裝置的不斷改進,技術的進步使腫瘤得到更高劑量的照射,而周圍正常組織的受量大大降低,放療也可以達到相近的治癒率”,李月敏表示,尤其是對於高齡及身體情況比較特殊的患者,“我們遇到過有些七八十歲的患者,即便手術可以將腫瘤切除,但由於不能承受全麻及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特殊情況,可以轉向放療治療。”

放療人才匱乏,專業人才需自行培養

但在放療領域目前存在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人才的匱乏。至於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李月敏認為,醫學院校的課程設定與實際情況有脫節的地方,腫瘤病人的數量在急劇增加,但目前醫學院校在本科生階段並未設定放療相關課程,學生在輪轉期間也不會輪轉至相關科室,“另一方面,由於相對特殊,專業性較強,放療科的門檻也相對較高,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員僅通過為期三個月的輪轉無法掌握專業技能,另外,射線是一把雙刃劍,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避免傷及周圍正常細胞及組織,要求高度精準,具有一定的風險,專業要求高,這也是一般人不願涉足放射治療的原因之一。”李月敏告訴記者,在人才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滿足科室需求,往往專業人才還需要自行培養,“我們科室有些醫生就是從其他科室轉過來的,通常來說,3-5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可以掌握射線規律、獨立操作的放療專業人才,”總之,放療人才的培養需要專門的機制。

科室主治醫師武勇最初由於隨軍的原因,2009年從臨床(急診科)轉入放療科,“我上學時並沒有專門的放療專業,我們科室現在的很多醫生也並不是從本科就開始學習放療的,最早接觸也是在研究生階段。”至於這種轉變,武勇坦言比較困難,“需具備放射、放射生物學、放射物理學、影像、臨床等多方面的綜合知識及能力,我差不多用了三年的時間才能獨立操作。”

放療規範化對綜合醫院至關重要

記者瞭解到,放射治療科目前有6名醫生,其中3名可以獨立進行操作,李月敏認為科室的放射治療已經相當規範,“我們的腫瘤放射治療並沒有像很多專科醫院一樣有細分的類別,在目前的情況下,放療的規範化治療對於我們這種綜合性醫院來說至關重要。”至於花費,李月敏告訴記者,以乳腺癌為例,保乳術後一個療程的放療花費在3萬元左右,屬於國家醫保支付專案。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