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新聞 > 健康科普 > 腸胃炎怎麼辦 孕媽媽得多注意了

腸胃炎怎麼辦 孕媽媽得多注意了

來源:養生百科館    閱讀: 94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孕期的女性怎麼護理身體這些大家都知道嗎,我們得及時的護理身體了。雖然大家一定會想辦法保護好自己的健康,但是總是會有一些大小疾病找上門來,腸胃炎就是很常見的一種,通常在生活中如果患有腸胃炎服用藥物的效果最好最快,但是對於孕媽來說隨意服藥很可能禍及胎兒。

腸胃炎怎麼辦 孕媽媽得多注意了

1、禁食

可以先嚐試禁食一、二餐,讓胃腸休息並經由腹瀉將先前吃進的不乾淨東西(可能是食物、藥物、細菌或者病毒)儘快排出體外。一般情況嘔吐會先緩解,也許還會覺得些許噁心、上腹部不適。

2、少量進食

之後可進食少量稀飯、白吐司等不油膩的食物或水果,避免血糖過低導致冒冷汗昏厥。

3、補充水分

若腹瀉嚴重造成水分、電解質大量流失,因而感到頭暈、虛弱時,補充運動飲料會改善身體的不適感,補充的量視腹瀉情況自行斟酌。

4、勿隨意打點滴、服藥

如果發生嚴重急性腸胃炎時,可依照醫師指示適度服用藥物以減輕症狀。如有發燒、水瀉帶血懷疑感染性腸炎時,請勿自行服用止瀉劑以免病情加重。

除非是感染霍亂或發生休克,意識不清、嚴重嘔吐無法進食等情況,否則不建議孕婦到醫院打點滴。

5、勿服用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只用在少數嚴重感染性腸炎與旅行時發生腹瀉情況下,因為急性腸胃炎即使是細菌性感染大多會痊癒,不必吃到此類藥物。

腸胃炎怎麼辦 孕媽媽得多注意了 第2張

孕婦腸胃炎的症狀

女性從懷孕開始,身體即有一連串變化,腸胃症狀即是其一。除了一般的腸胃炎,孕婦的腸胃問題還包括孕吐、便祕、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及盲腸炎。

1、黃體素增加造成孕吐

黃體荷爾蒙濃度上升,會使腸胃道平滑肌活動力下降,造成腸胃障礙,妊娠嘔吐於焉產生。

2、40%孕婦有便祕

根據研究懷孕婦女平均小腸食物傳送時間會越來越延長。未懷孕婦女一般是75分鐘,懷孕前三個月是99分鐘,中期是125分鐘,後期是137分鐘,所以懷孕婦女的腸胃狀況比平時差很多,若是纖維質攝取較少時,甚而有40%孕婦有便祕情況。

3、遺傳性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病是兩種與免疫、家族遺傳較有關聯的孕婦腸炎,除了有較漫長慢性腹瀉、腹痛等腸炎症狀外,常合併有關節炎、巨大直腸症等,更有少數合併發生癌症。他提醒,孕婦如果腹瀉長久不愈,並有上述合併症狀請與專科、婦產科醫師聯絡會診,以免耽誤病情。

4、孕婦盲腸炎併發症多

噁心、嘔吐、厭食等是孕婦常見的症狀,孕婦盲腸炎症狀也是如此。隨著懷孕週數增加,子宮也跟著長大,盲腸也不在正常位置,而會向上、向外甚至是往腰背部移動,增加醫師診斷時的困難度。

另外,考慮盲腸炎時得同時思考是否為子宮早產收縮、腎臟炎、腎結石痛、胎盤早期剝離是子宮肌瘤疼痛等。另外,孕婦盲腸炎的併發症也多,例如:流產、早產甚至是胎死腹中。手術切除盲腸是必須且及時的有效救治。

孕婦腸胃炎飲食原則

1、調節胃酸分泌。高酸性胃炎禁用酸度高的食品及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而低酸性胃炎患者可選食有刺激胃酸分泌作用的食物。

2、避免有強烈刺激性作用的食物,忌食生冷、硬及酸辣食物。

3、飯菜宜軟爛,容易消化,含纖維多的食物不宜太多,可粗糧細做。

4、烹調方法宜選用蒸、煮、燉、燴等,忌煎炸等。

5、少量多餐,每日可安排4~5餐。

腸胃炎怎麼辦 孕媽媽得多注意了 第3張

飲食療法

[方一]

高良薑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薑加適量的水,在沙罐內煎取藥汁;再用藥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連服3--7天。

本方適用於胃寒性胃疼。

[方二]

陳皮20克,蔥白10莖,香附子15克,生薑6克,雞肉印克。將雞肉切成1釐米見方的丁,備用,再將陳皮洗淨,香附醋炒,放入砂鍋中煎取藥汁200毫升,把生薑切成粒,蔥切成絲,再把雞肉,藥汁同放入鐵鍋悶煮。以先武火燒沸,酌加料酒、味精、醬油炒拌即成。吃時,以沸米酒50毫升,邊飲酒,邊吃雞了。須開懷食飲。

本方適用於肝氣鬱滯之胃疼。

[方三]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將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適用於胃熱疼痛。

[方四]

丁香1.5克,肉桂1克,紅糖適量。丁香、肉桂用溫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鐘,取汁,調人紅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溫胃散寒,適用於感寒腹痛。

[方五]

小茴香10克,胡椒12克。兩者共為細面,酒糊為丸,每服3--6克,溫酒送下。

本方散寒理氣止痛,適用於胃寒疼痛。

結語:看完本文的介紹,各位都心中有數了吧,女人孕期如果腸胃不舒服的話,一定要及時的護理身體了。孕期不止日常生活和三餐飲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們注意,在用藥上面更是需要我們謹慎,如果孕媽生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就醫,按照醫生的要求來進行服藥。這才是最安全也會是最有效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